全国政协委员张改平提出建议:打破“信息茧房”、强化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

时间:2023-03-10 编辑:管理员 来源: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 点击:

网络是把“双刃剑”,于大学生而言,运用信息网络可以实现全球化资源共享,为日常学习生活提供便利,但网络全面覆盖大学校园的同时,“信息茧房”、网络冲突、网络沉迷一类的消极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

大学生网络社交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大学生校园文化具有同质性、单一性,致使大学生更易陷入“信息茧房”,造成个体思维定势和群体间观念极化等危害。同时,诸如“饭圈”网络骂战一类的网络冲突逆向加剧了群体极端化趋向,使大学生网络群体圈层壁垒,阻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此外,大学生游戏成瘾、娱乐过度,甚至个别大学生因此荒废学业,性格偏执,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据统计,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在校大学生总规模4430万人,年龄结构集中在16岁至24岁,是互联网群体中较为庞大且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易受到信息‘茧化’、不良文化和娱乐游戏的影响和干扰,容易陷入网络群体极化和沉迷游戏等现象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减退,易于引发网络舆情乃至意识形态风险。”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为我国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带来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和监管的提案。

张改平基于当下的现实需要,就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和监管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引导社会网络秩序,通过立法和政策导向,加强对自媒体和网络信息平台的监管力度,规范网络信息的发布,加大对网络社区的引导。通过监管与引导紧密结合,逐步破除“信息茧房”、社交圈层等方面对大学生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是加强对现代年轻人网络使用规律等相关的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即有正能量又被年轻人群体接受的网络领袖,引领和带动健康多元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环境。尤其是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上,善于运用学生网络骨干的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大学生网络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对待网络舆情。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游戏娱乐平台的监管,设置青少年进行网络游戏的时间上限,依法依规赋予学校、家长适当的监督权限。

四是加强高校宣传阵地建设,提高高校舆情应对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培养高校新时代媒体人的力度,全力支持和提升高校网络思政建设,培育高校精品网络思政项目,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原文链接:凤凰网河南 https://i.ifeng.com/c/8NvnN4q1D4W